本書試圖所要闡釋的是,一個古代城邦政治體系的社會根基和內部運轉。作者將年鑒學派社會史的核心原則(重要的是理解普通人的“心態”),與當代文學理論的主要洞見(把文本視作必須根據與受眾的關系來理解的象征體系)結合起來。得出的結果,是對一個古代城邦的政治發展做這樣的解讀:它更多的是與演說術、大眾意識形態而不是和政治制度、風云人物、派系斗爭或外交關系聯系在一起的。作者希望以此說明:雅典人并非完全理性但卻合乎邏輯的決策過程;有效的領導力與真正的人民主權的共存;存在著意識形態的霸權,但至關重要的是,這種霸權并非有閑階級的工具。此外,作者還論證了,一種民主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、維持,并通過規則(法律和政治制度)和話語(尤其是公共演說)的生成來繁殖的。這對政治理論學者來說,應當有點意義。
約西亞·奧博,斯坦福大學人文科學學院政治系古典學和哲學康納拉基斯講席教授,“斯坦福古史學派”創始人,當代美西古典學的代表人物,也是國際影響,橫跨歷史、政治、哲學和古典學的為數不多的多學科學者之一。
第Ⅰ章 問題與方法 / 1
A. 民主:雅典的和當代的 / 2
B.精英與大眾 / 11
C.社會穩定的解釋 / 19
C.1 否定民主的真實性 / 22
C.2 憲法的和法律的解釋 / 24
C.3 帝國 / 26
C.4 奴隸制 / 27
C.5 中產階級的溫和與阿提卡的資源 / 31
C.6 面對面社會 / 36
C.7 天才:團體的與個人的 / 39
D. 前提與方法 / 41
E. 修辭術 / 51
F. 其他主要史料 / 59
第Ⅱ章 雅典“憲法”:一個歷時性的考察 / 63
A. 引言 / 64
B.梭倫之前:門第精英 / 66
C.梭倫:財富精英和大眾 / 71
D. 庇西特拉圖與人民的理想 / 78
E. 克里斯提尼的“平等” / 81
E.1 公民、坊社與共識 / 83
E.2 議事會和公民大會 / 85
E.3 陶片放逐制 / 88
F. 公元前5 世紀 / 90
F.1 至約公元前440 年的憲法改革 / 91
F.2 改革的背景 / 98
F.3 精英的領導權 / 101
F.4 伯里克利 / 103
F.5 人民領袖與將領 / 110
F.6 反革命 / 113
G. 公元前4 世紀 / 115
第Ⅲ章 公共演說者與普通受眾 / 126
A. 大眾溝通 / 126
B.公共演說者的社會等級:政治家與普通公民 / 127
B.1 “RHE T OR”和其他關于政治家的術語 / 127
B.2 演說家和普通公民的法律地位 / 131
C.公共演說人的精英身份 / 137
D. 政治事務和政治組織 / 145
D.1 演說家和將軍 / 145
D.2 政治集團vs.個人領導 / 148
D.3 政治家和角色分化 / 153
E. 辯論和溝通的公共場所 / 155
E.1 人口構成和生存 / 155
E.2 公民大會 / 161
E.3 五百人議事會和戰神山議事會 / 169
E.4 民眾法庭 / 173
E.5 傳聞 / 181
E.6 劇場 / 185
第Ⅳ章 能力與教育:勸說的力量 / 191
A. 知識精英 / 191
B.群體決策和集體智慧 / 192
B.1 普通雅典人的天生能力和正式教育 / 192
B.2 政治實踐中的教育 / 195
B.3 城邦制度的規范作用 / 196
B.4 群眾的智慧 / 199
C.演說術的危險 / 203
C.1 演說術vs.大眾智慧 / 203
C.2 修辭教育的不良影響:智術師和職業起訟人 / 208
C.3 天真、無知和戲劇性虛構 / 214
D. 演說家對詩歌和歷史的運用 / 217
E. 政治家論精英教育的優點 / 223
F. 矛盾和平衡 / 229
第Ⅴ章 階級:財富、怨恨和感激之情 / 234
A. 平等主義城邦里的經濟不平等 / 235
A.1 定義和術語 / 237
A.2 對階級革命的恐懼 / 240
A.3 再分配方式:公益捐助、稅收、罰金 / 242
A.4 經濟不平等的實際后果 / 247
B.嫉妒、怨恨和財富的罪惡 / 250
B.1 炫耀、奢靡和墮落 / 251
B.2 傲慢與驕橫 / 254
B.3 社會關系的腐敗 / 258
C.財富和權力不平等 / 261
C.1 通過拒絕捐助而獲得的政治勢力 / 262
C.2 法律優勢 / 265
D. 減輕對財富的負面印象 / 268
D.1 節制和努力工作 / 269
D.2 戲劇性虛構和財富意識形態的內在沖突 / 270
E. Charis:私人的慷慨和公共的感恩 / 276
F. 政治家和財富意識形態 / 281
F.1 公益捐助和善意 / 281
F.2 作為恥辱的貧窮:暴富的罪惡 / 284
F.3 賄賂 / 288
F.4 無可非議地為財富自豪 / 290
G. 以政治平等調節經濟不平等 / 292
第Ⅵ章 身份:貴族出身和貴族行為 / 301
A. 身份和社會聲望 / 302
B.雅典貴族 / 304
B.1 世家子弟和貴族嗜好 / 305
B.2 貴族特權:事實和想象 / 307
C.出身特權的大眾化 / 315
C.1 土生土長和愛國精神 / 318
C.2 公民身份和恩惠 / 323
D. 奴隸制度和勞動者意識形態 / 328
D.1 奴隸身份和奴隸行為 / 328
D.2 奴隸職業和辛勤工作的美德 / 330
D.3 政治領域的自由和勞動 / 337
E. 身份意識形態的內部緊張 / 340
E.1 政治家的貴族標榜 / 341
E.2 品格與成就 / 346
F. 對貴族精神的顛覆 / 351
第Ⅶ章 結論:辯證法與話語 / 355
A. 政治平等與社會平等 / 355
B.自由和一致 / 358
C.法治和擁有最高統治權的人民 / 362
D. 意識形態和大眾與精英的平衡 / 369
D.1 普通公民和社會平衡 / 371
D.2 政治家和政治平衡 / 374
D.3 平衡的起源 / 377
E. 演說家的政治作用 / 380
E.1 輿論喉舌 / 381
E.2 人民的保護者 / 382
E.3 提供建議者 / 383
E.4 領袖、批評者和人民意志的反對者 / 385
E.5 身為精英的重要性 / 392
F. 對政治家的約束 / 395
F.1 法律控制 / 396
F.2 品性與政策 / 397
G. 民眾的意識形態霸權 / 401
G.1 雅典與寡頭統治鐵律 / 403
G.2 民主的話語 / 407
附錄 / 411
演說的分類和演說引文索引 / 411
部分參考文獻 / 442
索引 / 469
譯者附言 / 491